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145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HeinzStücke----骑自行车周游世界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ZT:Heinz Stücke----骑自行车周游世界


截止1999年,他59岁

骑行415000km
游历192个国家
在路上度过37年
80到120km/天
用同一辆重25kg的内三速车
40到50公斤的行李
填满了15个护照
从未回过德国

1995到1999年吉尼斯纪录:游历最多的人
You are invited to prove me wrong.

heinzstucke@hotmail.com


为了我的历险生涯,我带着看一看这个世界的热望,从1960年8月开始了环球旅行,起点是我的家乡,德国的Hovelhof(孔雀注上有两点).那年我20.过了17000km和20个国家,我回家了但是呆得不长.从1962年11月到现在,我一直在骑车旅行,从未间断.我们这个世纪可以叫做进步的世纪,原子和空间探索的世纪,我们也可以叫它旅游的世纪.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国家之间的距离每一天都在变小,旅游的人数以百万.
旅行意味着相互学习,和人萍水相逢,尊敬他们,直到最后和他们作朋友.在未来的世界我们就能和平的共同生活.

当然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这样长时间的旅行.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很多人会这样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作?\"\"为什么要骑车?\"\"为什么要这么多年?\"回答这些问题时,很多年就这样过去了.
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地理.我读了很多描写异域他国的书,还有人们的旅游和冒险.不久我就打算效仿他们.后来我跟着一个金工师傅当学徒,在那段时间我在欧洲作了一次短途旅行.结束了我的学徒生涯,我骑车环绕了地中海,行程约10000km.那时候我18.经过这几次旅行我积累了一些外出的经验,也让我盼望着更广阔的世界.
那时我一直不怎么喜欢我的工作.我不觉得,有什么必要把我的余生花在一个不怎么在乎的工作上......仅仅为了谋生.\"我的一生就仅仅如此了吗?\"我问自己\"我不是可以周游世界的吗?\"另外,也许还因为我跟朋友们吹牛也吹得大了点,我得作一点什么----哪怕是只为了免得丢脸!
从早期的旅途起我就使用自行车,它让我感到独立自主,这是一个原因,它是最便宜的交通方式.而且我认为它是观察世界的最好方式.要仔细的考察每一个国家和人民,它的速度有足够的慢;要用相当的速度长途跋涉,它的速度有足够的快.不久我就承认我的大部分收获,是因为我选择了自行车旅行.


同时我也把它看作一种挑战.有人问\"你的车干吗不装个小马达?\"这样的确会让我轻松很多,我干吗不装?我通常是反问他们:\"你听说过有人用直升机登山吗?\"(k注:记住了,以后就这样回答)还有一点,当我把地点和事件与我在体力上忍受的考验联系起来,我的记忆会更加清晰.
虽然我从未想过要作这么长时间的旅行,我还是渐渐明白了,仅仅到某个地方呆几天就走是不够的.这对那里的人不公平.对一个国家是赞美还是咒骂,在一次遭遇里就决定了,而它可能愉快也可能痛苦.所以我决定在一个国家至少呆上两到六个月,具体长短取决于它的大小.我觉得这样一段时间能让我得到更多真实的印象.除去逗留的日子,时间就这样流走,总是有新的国家在等着我.我很少经历乡愁,很少会对旅行厌倦,虽然我承认,有时也会渴求家庭的温暖.
旅途中的停留,还有在旅程和旅程之间给过我一个家的人们,他们弥补了我对固定的家庭及其温暖的缺失.
有时候人们会问,\"你去过的国家中间,哪一个最好?\"要我指出一个来我很为难--这取决于你怎样去看一个国家.你最喜欢哪一个,取决于你最希望见到的是什么.有些人的答案是山峰,荒漠,丛林,也就是说自然风光.也可以是奇特的人群和不同的文化.你也可能喜欢狩猎,滑雪,冲浪,登山,或者奇妙的冒险,奢华的旅程.我记得有一次,在亚马逊平原中部遇到了一群鸟类观察者,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看鸟,然后把它添进他们的鸟类名单.我不是看不起观察鸟类,可是你要问他们最喜欢的国家,答案会是\"巴西\".为什么呢?因为在巴西可以看到最色彩斑斓的鸟,而他就喜欢这个.这是因人而异的.
因为他们的本色,我喜欢上了我见过的大部分国家.我从不刻意去寻找什么(也许除了挑战与冒险).我努力保持开放的头脑,去适应当地的情况,向人们表示善意,人们通常也会善意相报.主要还是学习.
人们总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而且真的有很多人喜欢把他们的生活方式加于天下.比如说西方世界认为,什么在西方通行,它就应该在全世界通行,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西方的生活方式会造成环境及其它很多问题.

旅游者通常是不受欢迎的,人们不得不忍受他们的疯狂举动(因为他们有钱~~).但是那些钱常常让他们讨嫌(嫉妒吧).有的人惹人讨厌还因为他们在外国的怪异行为.男人留长发也许很漂亮,但也许这就是这一点,你冒犯了该国的风俗.
我喜欢短装,特别是在热带,可是在南美只过了两天我就明白了,这是那里所不能接受的.男人露膀子就是没有MACHISMO(也就是男人味).
回到\"最佳\"国家的问题上.我得承认在有些国家里我度过了更加美好的时光,更加刺激,或者更加费钱.但这主要是运气的问题.
在世界各地我用相机纪录下人群,他们的生活和环境.除了一大堆彩色照片,我还在日记上记下了我的详细经历.不幸的是,多年以前我损失了一部分.我在哥斯达黎加遇到两个美国人.他们来自Buffalo,纽约州,在与一支步枪的邂逅中损失了所有的银子,子弹打碎了一个人的腿--他打上了石膏不能驾车.他们急着回家,马不停蹄,所以他们需要另找一个司机.这个司机的工作顺水顺风,因为我正好想去看Buffalo的67年世博会.离开了Buffalo这两个人,看完了蒙特利尔世博会,我搭便车回哥斯达黎加.离纽约不远的地方有个人载上了我.不一会他在一个购物中心的药店前停了下来,给了我30美分,说:\"请你下去给我买两根雪茄好吗,金毛德国佬?\"我说\"好的\"等到我回来车已经开走了,上面有我的全套装备...相机,1000张精选的片子,护照,日记,设备,就是说一切.我记不清车的牌照,只知道它是福特的falcon.我向警察描述了那人的特征,但是毫无结果.我等了几个星期,在德国领事馆拿到了新护照,然后回到哥斯达黎加.我不想针对哪一个国家,只不过觉得这件事发生在地球上最富裕的国家里有些反讽.这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格言:\"那没有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k注:尼采的)

我得承认,我在美国的朋友们也许是世界各地最好的.我得到的热情盛请和慷慨招待,远远抵销了那个不愉快的印象.我还记得啊喇叭吗Anniston的Kirby一家.我来回总共在他们家里住过7次,他们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们不是特别富裕,但是总是向我提供旅途上用得着的东西.我遇到的人有的把我的旅行叫做\"闲逛\",但是我碰到的大多数人对我很钦佩并热情的提供帮助.这些帮助的重要性不只是在经济上,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它一直向我提供着继续下去的动力.
\"你的父母怎么样看待你的旅行?\"常常也有这样的提问.一开始我父亲非常不喜欢我这个主意.他认为只带少量的钱去远游就意味着降低自己的身份,说不定我还会变成罪犯.他也不同意给我的计划付钱,因为他觉得他最后会被迫这样作.(k注:德国父母的理由就是不一样啊.)我出发之前我们作了一次讨论(说是吵了一架更恰当)他说\"不要指望我给你的旅行付钱\".我说我一分钱也不要,我也从来没有要过.我的母亲比较站在我这一边,她在1966年过世了.不久我的父亲接受了我的旅游,他死于1982年82岁.
顺便说说,我是怎样搞到钱的?遇到这个问题的人不只是我.开始的时候我只有300刀可用.那些日子里我非常节省,大概每天用50-75美分(k注:4到6羊...这怎么可能??!!)
在埃塞俄比亚我的钱几乎用光了,但是我得到了帮助,那是一件礼物,相当于差不多500刀.那是政府以及皇帝,Hailev Selassie送给我的.我曾有幸见过他.不久我就开始给德国当地的一张报纸写文章,并且尽量的附上照片.后来我就把照片和文章寄给我所在国家的杂志,利用我的旅行赚了点钱.

在南美还有日本,我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出售一本小册子,就像你手里这本一样.几个公司的赞助费去掉印刷费用,有时会剩余一些利润.我在大城市里摊开一堆照片,剪报,世界地图等等,来卖我的小册子.我卖掉了不少,还跟很多人进行交谈,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我的文章在日本销售业绩良好,再加上我花钱很节省,让我得以进行后来多年的旅行--远东,澳洲,南太平洋和亚细亚.到了1978,我把我的文章和照片委托给伦敦的Frank Spooner Pictures.整个八十年代他每年向我提供3-5000刀,数额取决于我所在的国家.这个数字是足够了,特别是在低消费的第三世界国家.放下了经济这个有时候会很重的担子,我可以集中精力去作纯粹的旅行.有时候也会有始料不及的额外花费.朋友们还用信封向我寄过钱,要提到的有Douglas Waugh,Wolfgang Glunk 和Rolf Mobius(k注:o上有两点)而香港的Alfred Li(李阿福?)和Flying Ball Lee(李飞球???)给的更多.

接下来谈谈自行车.我遇到了很多单车发烧友,他们向我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速度,传动比,行李重量,坐包高度,车把,等等技术方面的,这都是我没有太多考虑过的.有的人听到我?
接下来谈谈自行车.我遇到了很多单车发烧友,他们向我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速度,传动比,行李重量,坐包高度,车把,等等技术方面的,这都是我没有太多考虑过的.有的人听到我给出的数字,怕是要连连摆手了.但我需要的只是一辆结实,可靠的自行车,要求的维修越少越好.这辆自行车是德国的一个自行车公司给我的.

它的重量大概是25kg(k注:差不多是我们车的两倍),因为它有加强的车架,加粗幅条以及坚固的行李架.我强调这几点是因为在旅行的初期,幅条断裂和行李架损坏这样的事故常常发生.想象一下吧,如果在大漠中间车架断掉的话...!该车是26\"的轮圈,用的内三速花鼓(里面包含了脚踏刹车(k注:也许是那种反蹬脚踏就刹车的系统)).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三个档位不够用,而且它只需要很少的维修工具,这一点我喜欢.就这样直到今天我踩了差不多385000km.我没有记下我一直用掉了多少条车胎,总的来说一对胎大概可以坚持2000到4000km,里程长短取决于路况和轮胎的质量.现在我用的品牌使用的里程更长.只有在1973年的澳大利亚,我遇上了真正的麻烦,找不到车胎可换了.因为澳洲的车胎尺寸要比大陆的大上一圈(k注:要是我们肯定就把圈或者车架一块儿换掉了~).等到我的胎该换了,而从德国定购的车胎还没到货,我就只有把大一号的澳大利亚胎套在我磨光的外胎上.这就意味着有5000km我得骑上双重车胎.也是在澳大利亚我换上了一副双层车把,这样就可以调整骑车姿势,我的肩膀上已经有一些疼痛了.当然,车上的大部分活动部件都是换过了的;实际上在日本,一个自行车公司把我的车里外大修了一遍,完全免费,那是1971年.修理的过程中我和Hayashi先生呆在一起,他是一个工程师,我们在傍晚一起外出.我学习日本的民俗,和米酒,吃寿斯和生鱼片.在其他许多方面,他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后来山地自行车出现了,尺寸和外观都与我的车相似,它的配置和附件都可以换到我的车上.出于怀旧我不想把我的车整个换掉.80年代中期车上还剩下来的老部件(车架,货架,前叉等),就一直保留了下去.1988年,我在香港李先生的Flying Ball Cycle Co.(飞球车行?)作了一些整修,换上了一些山地车的零件.以后我重游中国的时候,他的店就成了一个便利维修部,也是住下来的好地方.
我的行李总共约有40到50公斤.在沙漠路段里还要更重,而有时候当我作环绕的路程时我会把一部分行李寄放在朋友那里,那样就要轻些.我曾经把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放在前面,可是这个姿势让我疲倦,我便不再这样了.自行车专家们可能会说\" 你怎么能装这么多?这不可能!\"我承认,在爬上陡峭的山坡时我需要下来推车.我承认这样很慢.但是我又不想打破什么纪录.
接下来,行李为什么会这么沉.首先,是装相片的盒子以及我要卖的上百本小册子,还有其他的小本子,像日记,地图,还有我遇到的人们签的名.其次是沉重的照相设备,还有一个大三角架.这些重型装备时大多数短途旅行者不会带的.其他的是一些日常装备:衣物,备用零件,睡袋,工具等.我还有一个帐篷,后来它在哥伦比亚大草原上的飓风中粉身碎骨了.有段时间我一直想再找一个,但是不是找不到理想的帐篷,就是找到了没钱买.我放弃了一个小的尼龙帐篷,它虽然外面可以防潮,但是里面会形成一股湿气,由于顶棚很矮,我的睡袋会弄湿.另一个大尼龙帐篷有天清早在维也纳的野营地里烧成了一摊,因为我睡觉时忘了熄蜡烛.
1987年在伦敦,我为了穿越萨哈拉选了一个新的帐篷,我觉得它是重量,尺寸和价格的最好结合.事实证明它正是我所想要的.制造商听说我喜欢这个帐篷很高兴,以至于多年以后我的帐篷需要更换时,他又重新生产这样的型号.不久我开始使用一个大得多,但是重量没有怎么增加的帐篷,\"北脸\"制造(k注:嘿嘿).它很容易睡下两个人,两边都有通风口和纱网,,这样空气更加流通.在炎热和潮湿的环境下这很重要.呆在里面可以防止蚊虫叮咬,以及大气中的桑那浴.
在亚马逊的丛林里,睡觉时离开地面是很必要的.我几乎每天都睡吊床.在有些旅馆里,就只有两个挂吊床的钩子,你得自己想办法.
有段时间我还有一套炊具,但是很少用,最后就扔掉了.在尼泊尔和阿富汗的艰苦跋涉中我弄到了新的炊具.现在我有SVEA汽油炉和水壶等,供便饭用.行李均匀的分布在自行车各个部位.

自行车中央的图画是一幅世界地图,上面标记了我走过的路线.空白上写着我去过的地名.自行车的上管还有一副的德国国旗以及\"骑车环游世界\"的字样.看到这个字样很多人就会停下来和我交谈......\"你真的骑车环行了世界?\"在不同的国家里它换成了当地的语言,但意思不变.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问题,通常是美国人问的\"那你怎么跨过大洋的?你没有骑车对吧?那你怎么能说是骑车环游世界了呢?\"有时候我会这样回答:\"嗯,我坐船的时候每天花十个钟头在甲板上从左舷骑到右舷.\"或者\"我在车上装上一对特大轮胎,然后就浮着过海了\"为了避免单调的答案,我什么都说过.有时候我搞笑的回答终于引导出了我希望的结果:\"跟我们去吃点东西好吗?\"或者\"去我那儿过夜怎么样?\"自然,在外国和人们交往的理想方式,就是让别人带着问题来接近你.和人们交往与观赏自然风光一样有趣,但是有时候对方会犹豫不决或者心存疑惑,我就得采取主动.所以我的标志至少能帮我开始第一次接触.有时候我会被参观者团团包围,那我就把这些标志遮住或者取下来.

我没有制定过计划表,我每天的平均里程是100到120km,但是在非洲,拉美和亚洲会有一些特别烂的路,速度就会降到每天30到60km.我的个人纪录是12小时内300km,在强劲的顺风下穿越了叙利亚沙漠.每5公里就有一个里程碑,所以我就每十分钟骑行5km.
当然也可以想象得到,在事故方面我也分到了应得的份额----不管骑不骑车都是这么多.除了在松散的沙砾地面和急弯处的严重摔车,有一次我被一辆卡车撞过,那是1965年在智利的Atacama沙漠.自行车撞坏了,装备撒了一地,但是我只是有些擦伤.




原作者:prague
回复 支持 反对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 搜搜有道 360中搜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路人88  楼主| 发表于 2004-7-14 02: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人是小熊的榜样.也是小熊向往的.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chenyan924 发表于 2004-7-14 18:39 | 只看该作者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dd88 发表于 2004-7-15 17:4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8错. 作者看待事物很客观.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lionyung 发表于 2004-9-2 23:51 | 只看该作者
他是我的偶像.他很实在.
有些自行车发烧友几天换这里明天换那里,几千块一台的车还嫌不够,说起些零件数据来滔滔不绝,可邀他们长途跋涉的时候,就这也摇头那也摆手了!其实我对自行车的看法和此人一样,结实实用就好!!!
只是我没有他那么大的勇气,丢下工作,家人,琐事而去飘零世界,他实现了很多人不能实现的梦想,向他致敬!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痒痒熊 发表于 2004-9-4 08:45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自行车的意义在于骑,而不是零件升级
所以除非我的车坏了,否则我不会更换零件。
我喜欢自行车长途跋涉的感觉,这是我的追求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bluebird 发表于 2004-9-8 04:11 | 只看该作者
顶~~~~~~~~~~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这样啊~~~~~~~~~~~~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少年14 发表于 2004-9-11 21:28 | 只看该作者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