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滴说法对了一半,原理确实象老板椅,只是它用的是气压做弹性介质。差别还有不会转动(只是这个转动强度是多少就不确定了,上千元滴玩意,摔一下就报废了,会哭死去,呵呵)
3寸大概是75mm左右,这个范围基本是能接受的,要知道,主要高度还是靠坐管夹确定的,而基本山地车都是压缩车架,基本不会出现公路车那种短距离调整坐杆的范围的,如果有,也基本标示你的车架太大了。但75mm还是足够了的,按我的想法来说,其能调整的范围是足够有实用价值了,当然我还是希望4寸(100mm)更好了,呵呵。
最高范围是依据你的坐管夹来确定,最低降低75mm,这就是这个坐管的基本运行方式,最高就是你的最佳最高标准了,也就是你不需要记忆性功能了,呵呵。最低嘛,可以依据你需要自己压缩找了,不过总的来说,下坡越低越好,但目前来说,只有3寸的选择。如果说我需要人性点,干脆就2档,最高和最低就可以啦,呵呵,如果中间能选择,只能说还多了功能了。这也是测试者也希望4寸更好些的道理。
线控还是手控好呢?我个人想法是:都有些利弊,线控当然控制会方便很多,不过走线会导致繁琐点了,而且比较乱,而手控虽不是很方便,但也足够灵活控制了,我只是担心那个手控杆太长,不会影响钩挂裤子吧?呵呵,不知道实际会怎么样了,先瞎想随便讨论讨论了。我想这种坐杆会很有前景,因为作为我个人确实需要这个功能。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08年06月06日 16时41分21秒 编辑过][/COLOR][/AL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