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9-4 20:05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回复:避震车架分类与特点
煞车对避震车架之影响
除了踩踏的反应之外,避震车架对煞车的反应也是值得探讨的地方。在煞车时,后三角会因为地面与轮胎之间会产生一摩擦力,而这个摩擦力就会产生力矩,使车架沿着转点而压缩或拉伸后避震器,而这会导致避震器对路面的反应较不灵敏也较不可预测。而在这压缩跟拉伸这两种反应中,拉伸又会有重心前移的问题,由于前避震在煞车时必然是压缩反应,若后避震器在同时也拉伸则会使身体重心前移,会造成下坡操控性不佳,更甚者会因前空翻而摔车。由于煞车均是对车架主转点产生一力矩使避震器作动,因此我们以车架对煞车反应的力臂(L)来比较不同车架对煞车反应的强度,正的L值代表该力矩会使避震压缩;反之,负的L值代表该力矩会使避震拉伸,越大的L值代表反应越强烈。接下来就来看看各种类型车架对煞车的反应:
单转点车架(含Monopivot, URT与i-Drive)
单转点车架对煞车的反应都是压缩的,它的力臂值即是主转点到地面的高度。一般在是350~500mm之间,越高的转点会使车架压缩的越多。
连杆式车架
在这里问题就复杂得多了,下图是一个典型的Horst-link的结构,它的L值因为各连杆间的夹角与长度不同而改变,但我们可以把L写成以下的公式:
观察上式可发现若上连杆跟chainstay平行时,a=-b,则后面那一大项均等于0,而L=k*sin(a),这代表当主转点高于后轮轴时会有些微的压缩效应;反之,则为拉伸效应。一般L都在-70 ~ 70mm之间。同理,若主转点与轮轴等高则避震器对煞车则不会产生反应。若上连杆垂直于seatstay(d=0),则会使避震器压缩,L值通常较单转点车架小,约在200 ~ 230mm。而在这两者之间的设计其压缩效应则随着上连杆越平行于chainstay而减小。
Faux-bar设计
这样的车架设计应也可套用以上的公式,只要将图中的h值设为零即可,通常这样的车架其L值会较单转点车架小。
应用以上的判断准则就可以看出不同设计的车架对煞车的敏感度大小,要注意的是L值会随着避震作动而改变a,b,d与g角的角度,因此在不同的行程会有不同的力臂值,一般来说均是以在预压值的L值做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