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7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智能自行车——你真的智能吗?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11-19 18:09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最近关于“智能自行车”的话题挺热……

    自从张向东在发出“我不想白白爱过自行车”的赤果果宣言之后,他义无反顾的投向了自行车的怀抱;与此同时,与自行车行业不搭边的一些IT公司,也都对外宣布的自己的智能自行车战略,甚至还有几个品牌真煞有介事地拿出了效果图以博眼球。在这些纷纷扰扰被转来转去的消息里,或许百度的智能自行车“DuBike”从项目实力、可信度等方面来评估,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一个案例。

    但是对我来说,以一个具有17年与自行车恋爱经验的人的眼光来看,我却怎么觉得现在这些所谓的“智能自行车”越看越有花拳绣腿的架势,越看越离自行车的本质越来越远?


    目前,智能自行车想法不靠谱

    我们以技术储备,实力和背景来说都最有说服力的百度“DuBike”为例。我觉得这是个相当不知能的想法。笔者在网上摘抄了关于百度智能自行车“DuBike”的三条核心信息,借此说明我对“DuBike”这个方案无法推广的担忧。

    1、“10月23日消息称,百度Idl(深度学习实验室)证实正在和清华大学联手进行一项智能自行车OS(操作系统)研发计划。”
    2、“该款智能“DuBike”以百度大脑为核心引擎,将导航、社交、健康监控、众包骑行地图、智能推荐路线及健身计划等功能进行模块集成,然后通过平台化、接口化的方式,面向所有自行车厂商开放,帮助传统自行车厂商朝着智能化升级转型。“
    3、“DuBike”由安装在自行车上的智能感应系统以及具有健康数据管理和社交功能的APP组成,将集成传感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采集驾驶者的地理位置、城市路况及环境质量、骑行习惯和个性需求等数据,由百度大脑分析后,为用户建立云端大数据健康档案。”

    从以上三句话中,你可以整理出以下几个关键词和词组:智能自行车OS(操作系统)、百度大脑、云端大数据、平台化和接口化。

    智能自行车OS(操作系统)――这说明了百度并不想对传统的自行车产业插一手,转而是往开发智能自行车系统,与传统自行车制造商去合作的方向去开拓。理论上,百度这个想法我是赞成的,因为自行车虽然看着没那么复杂,但是想造出一台好的自行车,绝对是一件依靠长期使用经验和扎实的工业设计和验证想结合的挑战性工作。不然的话,你可以问问百度深度实验室的人:自行车车架上哪个部分最需要非对称设计?他估计要云里雾里地愣一会儿。

    百度大脑、云端大数据、平台化和接口化――我把后面几个关键词汇放一起,其实就是想说明,这些关键词汇所代表的百度智能自行车战略,不过是百度利用开放大数据引擎的自身核心优势,以云存储、大数据和百度大脑三个核心工具与传统自行车厂商合作的智能自行车模式。

    那么问题就来了:百度的这个合作愿景是否能够实现呢?笔者认为,一成!甚至连一成的成功概率可能都不到!

    那么问题又扔过来了:你凭什么这么武断的下结论?笔者觉得:因为在查阅了关于DuBike目前披露出来的官方信息之后,我发现百度的DuBike,似乎根本不了解骑自行车人的实地情况,或许也未对那些自行车玩家的真实想法做过了解。如此脱离了普罗大众市场需求和行业顶级层面建议的方案,难道不是一厢情愿自认为很“智能”的闭门造车么?

    智能自行车,用户需求你什么?

    想要知道目前骑车人的智能化需求,你就要先对这些人做个细分:

    第一种骑车人:纯粹代步型。
    这种人对自行车的要求很低,只为了能解决“最后几公里“或者出家门买菜的需求即可。他们手里的自行车可以是全新的,也可以是二手甚至多手的;而且,这些自行车都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特点――疏于保养,骑起来除了铃不响哪里都响。因此,在这类自行车的拥有者那里,自行车智能化升级的提法不过是咸亨酒店里关于孔乙己中了举人的笑话――整个鲁镇似乎除了一个人以外都不会相信的。

    第二种:日常休闲型。
    这个层面自行车的拥有者,对自行车的要求就要比之前的那一种要高很多,至少带出去和妹子一起溜溜马路,周末逛逛公园,是必须能拿得出手,看起来蛮有情调的。而且,百度对自己智能自行车的构想,放在这一类自行车上去实现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譬如说“采集骑车人的地理位置、城市路况及环境质量、骑行习惯和个性需求等数据,由百度大脑分析后,为用户建立云端大数据健康档案”等等这些功能,也都是这些自行车拥有者手机里或多或少的几个APP所能提供的。
    那么,恼人的问题就又来了:既然我的手机就能提供的功能,我为什么还要付钱在自行车上购买一套额外的呢?
    百度:因为你骑车时没法拿手机啊!
    淘宝:我这里有30块钱的手机支架,固定在车把上,还附带送一根USB的充电线,各位客官要不要考虑下?
    DuBike,2014年11月11日,卒,享年3个月,死于智能手机大战中不小心旁射出来的一颗流弹。

    第三种:专用运动器材或奢侈品。
    这类自行车,属于自行车领域里的极特例份子:他们既有用高科技武装起来的职业杀手(专杀钱包里的钞票,而且是大规模屠杀,一辆自行车让你心甘情愿地掏个三、五万那都不是事儿);也有凭借历史和品牌发家致富的拆迁户(意大利的梅花钢架,手工打造,百年历史,文化积淀,只需一个车架子,立即摆脱潘康拿弊樱。
    在这类自行车里,智能化的需求必然是一个趋势。但是百度的智能化战略,能满足吗?笔者:呵呵……
    暂且不说那些以古典钢架自行车为代表的贵族土豪自行车如何智能化,单单就那些以专业运动器材为目标的高端自行车来说,其智能化需求绝对不是百度一个DuBike系统就能满足的。以目前在环法比赛中已经出现的车队智能化技术来说,这些技术包含了对骑手心跳、能量消耗,车队管理,队员状态评估,车队策略评估等定位极其精准但是又狭窄的团队竞技应用。这些智能技术,不是百度想做就能做的。

    同时,对于不以车队为基础,风格类似于“独狼“的速降自行车来说,车手所关注的是:我的自行车是否足够在满足轻量化和强度的前提下帮助我提升成绩?这涉及具体到通过自行车上搭载的诸多传感器,计算自行车在竞技时的垂直下降速率,记录行驶路径,统计飞跃时的滞空时间,落地瞬间的冲击力,并通过数据告诉车手,进一步提升成绩的理论空间在哪里?
    这些真正的超级智能自行车概念,百度,你可知道?

    智能自行车,首先还得是自行车

    其实,不单单是百度,包括小米、联想、乐视、甚至SAMSUNG等自认为具有互联网思维方式,并想借助自己的行业优势去改变自行车产业的大品牌来说,他们都把自行车想的太简单,又太孤立了。

    首先,任何自行车都摆脱不了代步工具这个最基本的属性。因此这注定了不管是不是智能自行车,都离不开最基础的工业设计和制造能力,因此,类似于捷安特或者美利达这样的自行车厂商,在自行车向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具有绝对话语权和决定权。所以,单纯依靠互联网思维,是造不了自行车的,更别提什么智能化。

    其次,目前的自行车智能化,都是以自行车带电为前提的。这就要求智能自行车的消费者用腿来发电去提供这套智能系统的工作动力。既然如此,电动自行车是不是一个更适合智能化的移动平台呢?另外,如果你们说电动自行车不登大雅之堂,那么具有充足动力储备的汽车,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依然没有完成智能化的进化?――汽车行业被证明前行困难重重的尝试,又拿过来忽悠自行车,这是不是拿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太儿戏了?

    最后,目前的智能自行车设计概念,都没有完全摆脱移动智能设备的窠臼。换句话说,目前一个智能手机加一个固定在自行车车把上的手机托架,就可以完成很多大品牌的“自行车智能化”应用。如此具有可替代性、没有差异化的自行车智能化战略,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自行车智能化的方向在哪里?

    1、设计智能化
    其实,折叠自行车,便是设计智能化的一个最简单最实际的例子――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可以放进电梯甚至带上火车,都是折叠自行车最“智能”的特点。
    另外,针对很多骑车人不懂得保养自行车,发现不了自行车潜在故障的问题,一个能够具有自我故障检测并报警功能的“智能”自行车,应当也是设计智能化的最佳体现。这种智能化的实现,可以通过在自行车上的关键部位设计机械非电式传感器,可通过正常磨损或者其他具有明显警示作用的警告方式,提醒骑行者尽快针对故障进行维修。

    2、面向用户需求的智能化
    在北京,如何防止自行车被盗,是所有自行车拥有者的一个共同话题,不瞒各位,我的自行车防盗办法有三个:第一是把自行车放家里;第二是骑车出去的时候,保证自行车处在视线之内;第三是经常锻炼身体,保证自己的冲刺速度或者骑车速度,比偷车贼快就成了。
    但是对于自行车来说,如果能通过手机和自行车车载的匹配系统识别拥有者,或者可以像苹果手机一样能在被盗时发回位置信息并拍摄偷车贼的照片,这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智能化想法。
    同时,在面向用户需求的智能化方面里,如何能让自行车的智能系统辅助或者搭配个人移动智能终端一起工作,也是一个能让自行车智能化想法实现的办法。譬如说,很多自行车上搭载的智能码表,便可以通过wifi与智能手机的APP联接,提供更加准确的骑行里程、能量消耗状况和伙伴管理等信息。并节约手机因接收GPS信号而带来的能量消耗。

    3、销售和售后智能化
    未来的智能自行车,未必一定是自行车本身很智能,但是可以是选购过程和配件自定义过程很智能,这些尤其是对于那些售价不菲的高端运动自行车来说,是具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际意义的,因为举个例子来说,在国内购买进口品牌的自行车,很多时候只能购买现成的库存产品,想通过厂家预定一个按照自己需求配置的自行车,目前来说还是奢求,甚至有时候当一个型号的自行车售罄之后,你就只能等明年的国内代理再次订货了,这个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
    同时,对于自行车的日常维修来说,很多自行车的零配件供应其实是掌握在类似于Simano和SRAM这样的供应商手里的,说简单些,市面上绝大多数自行车的变速器,传动系统的相关配件,几乎很少有厂家自己设计生产的,大多是来自于上述两个品牌的产品。因此,这就给在一个区域市场内,不同自行车品牌同时享有一个共同自行车备件供应平台提供了可行性。譬如说,我买的一辆捷安特自行车变速器坏了,赶上运气不好,我的嘉安特自行车车店还没有这个备件,所以我可以通过这个智能平台,去在美利达的自行车店购买一个配件并现场获得维修。
    不过遗憾的是,我提出的这些自行车智能化设想,目前只有自行车折叠智能化变成了现实……而且这个智能化的实现,还是完全依靠纯粹的机械设计和加工工艺来实现的。

    车云小结:
    或许,未来的几年内,能结合工业美学和互联网思维的智能自行车真的会大行其道,届时我希望,那些智能自行车的设计出发点,是充分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工业设计为基础的产品;而不是随便拉拢几拨人,套个清华的高科技帽子和互联网的噱头,随便抛出来的设计图或者产量不到两位数的概念产品。

    转载于车云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顶 踩 分享到新浪微博
     
    回复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 搜搜有道 360中搜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7-11-19 18:09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2#
    telme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6:43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智能自行车,有人看好,有人吐槽,都是正常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