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查看: 249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到莲花镇骑行]情动莲花百里山

[复制链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到莲花镇骑行]情动莲花百里山


情动莲花百里山(一)

       (报告文学)



从长沙南大桥过去往西行大约不过十余公里,即进入到了岳麓区的莲花镇境内。莲花镇总面积为113平方公里,辖有16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有良田数千公顷,一条蜿蜒清澈的莲花河及水系温馨的滋润着5.1万人口,河流水库池塘水面近万亩。莲花镇的山林更是绵延不绝,森林覆盖率约为60%,属于典型的丘陵乡镇,而且可以说是几乎可以说是山山有故事,岭岭有传奇,历史文化的底蕴非常深厚。对于莲花镇美好的未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市长张剑飞、常务副市长谢建辉都是亲自参与擘划,要将莲花镇“建设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是市委市政府一项坚定的决策。2008年10月,该镇被湖南省建设厅、长沙市建设委员会以及长沙市小城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示范镇。莲花镇党委书记张淳在这块充满历史底蕴又充满蓬勃生机的热土上,整整工作了十个年头,莲花镇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林都浸润了几乎都布满他的足迹他的汗水。如今在他即将迁任新的岗位之际,他依然还在深情的回望莲花镇山山水水,心中将永远珍藏着一份无法割舍的莲花情结。

莲花镇的区域内层岚叠翠,清流潺潺,古刹庄严,百鸟翔集,其厚重的人文精神和绮丽的自然风光浑然一体。居住在此的村民们世世代代躬耕生息,虽然说是靠山吃山,但是他们却有着强烈的生态保护意识,所以现在这里的森林植被几乎还是保持着原生态的景观,鸡犬相闻,牛羊成队,丝毫没有工业化的痕迹。众所周知,华南虎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对生存的环境要求十分苛刻,而莲花镇境内正是当年华南虎在湖南出没最多的地方,但也是因为在解放初期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这里也是人为组织大规模捕杀而致使华南虎灭迹之地,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还令人感到遗恨在心,但足以证明这里的生态环境曾经是无可挑剔的。在长沙周边近郊或农村已经逐步被城镇化开发浪潮所席卷的时候,莲花镇却从来就不以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代价,这里青山依旧,碧水悠然,以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如同为长沙留住了一座天然大公园,可以让更多的城市居民来到这里放松抑郁的身心,舒缓工作的压力。

如今只要踏上莲花这块风水宝地,就会觉得有股烟霞之气扑面而来,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清,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而此地的文化底蕴更是悠远香醇,如果细细品来,确实会使人感到其中是别有洞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百度谷歌雅虎搜狗 搜搜有道 360中搜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天道酬勤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22:08 | 只看该作者
一、石牛佳话 云盖遗踪



莲花山主峰原称五峰大山,其海拔高度比岳麓山云麓峰还要高出40多米,登山一望,五座小山峰正好形成一朵巨大的莲花模样,据说莲花镇便是因峰而得名。若是登高远眺,壮观的长沙城则浮现在眼底,忽然可以使人的胸怀博大宽广起来。山间不断有祥云缭绕而树木葱茏,风景煞是爱人。

在莲花山下有个五峰村,解放后因取“五谷丰登”之义便改为了五丰村,山也随之改名为五丰大山。这个村虽然田少山多,但村民自给自足还是绰绰有余的。这里曾经有个关于石牛的美丽传说,现在还有石牛塘的遗存。在古代的时候,莲花山的村民祖祖辈辈还只能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太上老君某一天云游到此,看到当地老百姓如此辛苦的劳作,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作用比较大,便要坐下青牛生一神犊下凡,帮助当地老百姓改变生产方式。这神犊一来,果然这里就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们也学会了使用犁耜等生产工具,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富庶起来。。神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疲倦的和村民一起耕耘,村民对神牛不知是多么的感激。而这时有个地主贪心大发,妄图驱使神牛去开垦莲花山变为良田据为己有。神牛此时确实已经感到自己很累了,它已经默默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对贪得无厌的地主感到非常的愤怒,可惜现在的神牛已经是年老体衰,也真正只能说是回天无力了。当地主踌躇满志得意忘形的往神牛背上套犁的时候,神牛不禁仰天长啸了一声:牛死于耕死得其所,人死于贪死不足惜,于是它庞大的身躯化为一块巨石轰然倒地,并将那贪心的地主压倒在身下顷刻就一命呜呼了。后来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宁死都不忘记要为民除害的神牛,便修筑了石牛塘,并种上荷花以供祭祀,至今石牛塘风光依旧,石牛的身体没于塘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若隐若现,在荷花的簇拥中,神牛的品德荷花的高洁交相辉映,令人感慨万千。现在莲花镇已将这里规划成大石坝自然风景区,大石坝水库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是长沙地区当时一项比较有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库区汇水面积104平方公里,蓄水量180万立方米,可灌溉良田数百公顷。该水库的溪水发源于龙洞村,属靳江河的支流。1958年重新整修后,功能更加完善,受益人口更多。大石坝风景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碧波粼粼鱼鸢共戏的大石坝水库,另一部分则为风景秀丽四时常绿阔叶林地,其中还有一处古传“石干娘娘女神岩”遗址。遗址位于大石坝的百尺石壁之中,与西侧的观音岩山岭隔水相望。岩内宽敞平坦,可设三桌席位供30人同时就餐。数百年以前就有人在此处设有“石干娘娘女神位”,传说中的石干娘娘不避风雨,能在任何恶劣环境中健康生长。小孩子如若拜为了石干娘娘的义子,易养易活,俟其成人可保长命百岁,故至今仍有不少人到这里来为自己的小孩到此处祭祀以求神灵保佑。

在莲花山主峰上有解放军原九五微波站驻地,现仍为黄花国际机场飞机导航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侧坡上曾经有一座云盖山海会寺,又称海会禅院,简称云盖寺,位于莲花山风景区东塘村前塔院组,始建于唐代末年。传说建造此寺时,雾气环绕,似云雾覆盖一般,故名云盖寺。是唐、五代、北宋时期的著名禅宗寺院。相传唐代诗僧齐己是益阳人,自幼就到过云盖寺,他后来虽然是在宁乡的同庆寺出家,由于两寺相距不远,所以经常和师傅来此谈禅问机,对此寺的渊源来历应该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的《云盖寺》诗云:“曾寻湘水东,古翠积秋浓。长老婵栖处,半天云盖峰。闲床饶得石,杂树少如松。近有谁堪语,浏阳妙指踪”。诗史可为互证,据此推断,该寺院可能是由浏阳石霜寺庆诸禅师的嗣法弟子来此开山的。云盖寺佛高数丈,佛头上面没有房顶却风雨不侵,这种奇怪的现象至今仍然不能被解释清楚。寺前有个窑窝岭,当年众僧人曾在此烧制砖瓦用于建寺,龙门坳,寺侧有口山塘,春夏溪水流经此处时,从山间奔泻而出,状若蛟龙出没。“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宋代大儒沈静明认为:禅宗语要,尽在五灯。所以他在其著作《五灯会元》中记载说:云盖寺曾历经九位著名禅宗僧人,他们是云盖、志元、智罕、景禅师、证觉、志禺、继鹏、守智、智本禅师,他们都是唐末至北宋年间的高僧。其中继鹏禅师还曾留有“高不在绝顶,富不在福严,乐不在天堂,苦不在地狱”的法语,寓意高远,发人深省,此语即使是用在当代,同样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南宋以后,又历经元明清三朝,天下文人骚客曾慕名到此游览不绝,并问佛求谶留下诗章。如明人李永傅就写有《春游云盖山》一诗,便将云盖寺的深幽静谧和佛相端严非常生动地勾勒出来:

春色近山城,何妨载酒行。

云穿风转媚,溪暖日初晴。

洞里千年鹤,林间百啭莺。

谈空逢老衲,半晌已忘情。

据清光绪年间《善化县志》记载:云盖寺庙产有“田一百九十七亩五分”,可见其规模之盛,那时大小僧众还有百余人,寺里终日香烟萦绕,气象非凡。辛亥革命后,寺院日渐衰落坍圮,僧人也相继离去。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市区的佛教组织将一些佛教徒移居云盖寺避难,在他们的努力下,云盖寺又有所生机。寺前曾有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银杏,要四个大人才能勉强合抱。树高丈余处枝丫上长有一檀树,树围盈尺,曰“白果含檀”,这是非常罕见的生态景观,也是吉祥如意之象。可惜当年有个名叫胡自然小和尚发现树蔸处有窝黄蜂,他也没有去请教师傅,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点起一把火就对着黄蜂窝去烧,结果因银杏年事已高树干已经全空,火趁风势一下窜至树身里面燃烧而无法控制,结果将整棵“白果含檀”树烧死,确实有点令人扼腕叹息。所以现在整个莲花镇的森林防火工作非常好,关键还是因为人民群众有过教训,所以也有了高度的防火意识,他们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身边的环境,才能建设自己更加美好的家园。云盖寺在“大跃进”期间遭严重损毁,现寺院已基本无存,但在几篷衰草中,遗址却依然斑驳可辨,数块寺庙巨大的柱石仿佛还透射着昔日的辉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今还是有许多善男信女还是会自动结伴而来探访云盖寺的遗踪,所以尽管现在寺院不复存在,而他们则注重个体的直觉体验和自性灵照。有道是佛由心悟,只要能够自识本心,即可进入无相之境。人若有心香一点,俱能顿悟成佛。与此寺相距不到两公里地方的有座高桥河石桥,有一民传对联云:高桥桥下水水涨桥低,云盖盖上山山高盖落,暗示着人往高处走,也是颇具几分禅意的。

据东塘村支部书记李建成介绍说,有些事情虽然是时过境迁,往往也会留下了几许遗憾,几多感慨。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社会毕竟是在进步的,文明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尽管现在的云盖寺已经是过眼烟云,盛时不再,但有位农民企业家石超却斥巨资在莲花山主峰旁的荒坡也是云盖寺的上方修建了一座“云盖山庄”,并栽种了一百多亩的桂花树,为莲花山又新添了一处美丽的胜景。桂花树既是名贵的观赏树种,又有较高药用的价值,还能改变莲花山的植被结构。在“云盖山庄”中品一瓯清茗,或酌一壶村醪,也许还能聆听到莲花山那久远的历史跫音,勾引出胸里无数美好的遐想。此刻听任林涛翻卷,自当洗尽心间若干烦事,能够回归自然之中,蠲除俗虑,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也。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天道酬勤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22:08 | 只看该作者
二、身耕龙洞心醉葩经



莲花镇有个龙洞村,地势十分险峻,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进出村只有一条道路,能在里面安居乐业确实如同生活在世外桃源一般。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因为土地膏腴,物产饶足,老百姓自给自足,其乐融融。但这却引起了天上一条孽龙的垂涎,于是溜出天庭到此地来兴风作浪为非作歹,好多年来弄得这里都是乌烟瘴气鸡犬不宁的。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感到自己管束不严顿时便慈颜不悦,当即责令张天师到此地来降妖伏魔。话说这条孽龙在此盘踞已久,又偷食了好多年的人间烟火,妖术也大为精进。其实当地老百姓一直是以将龙作为图腾来供奉的,但此龙并不识好歹,而是一味贪图好吃好喝的安逸生活,老百姓却是叫苦不迭可又无可奈何,只能“敬鬼神则远之”,敢怒而不敢言了。张天师奉旨驾鹤飘然而至,在了解到孽龙骚扰老百姓的事实后,便决定将此孽龙就地驯化为老百姓所用,以赎前身孽障。于是张天师奏起法器,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持七星剑,一手拄倚天杖,雄赳赳气昂昂的和孽龙斗起法来。再说这孽龙既然曾经是玉皇大帝陛下的伏伺,当然也非等闲之辈,只见霎那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一时大作,一边是孽龙是摇身摆尾怒气冲冲,一边是张天师仙风道骨从容淡定,虽然大战了三天三夜还是难解难分,但毕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张天师已经看出了孽龙的破绽,便吩咐道童在午时三刻鸣锣一声,然后就可以将孽龙收成正果了。不料这道童到了时间看到孽龙被张天师一杖从半空中打落下来,但依然张着血盆大口在疯狂对着张天师作撕咬状,不禁吓得是目瞪口呆,手忙脚乱,竟然忘记了师傅的嘱咐。此时张天师已经快将那条孽龙缚住,只待这一声锣响,这孽龙便会震得全身酥软气力尽失,张天师本打算将其收入“浑天囊”中,使之脱胎换骨,重新做“龙”,造福一方黎民。可惜这小道童跟师傅的时间不久,行动配合上还与师傅不够默契,此时更是只顾自己看热闹而坏了师傅的好事。孽龙自知理亏且又斗不过张天师,午时三刻已过又不见动静,孽龙便诈死了一下,乘张天师不备竟挣脱而去。张天师自从出道以来还没有失手过的,此刻不免有点恼羞成怒,面子上多少觉得挂不住,于是也顾不上什么好生之德了,奋力将手中的七星剑朝孽龙掷去,孽龙疼得是呼天抢地的喊叫,顷刻便断为了三截,龙尾留在了当地,攒成了一口深潭,成了莲花河的发源之处,龙身变为了斩龙坝,龙头则顺着靳江河窜入湘江一路北去漭漭洞庭湖了。据说此龙后来终于还是改邪归正,成了一方山水的守护神。龙洞村的地名就是由此而来,现在这里与龙的传说还有许多,其中东华山有口龙眼井,终年不涸,常饮可以延年益寿,该村寿星老人比较多,应该与此水有很大的关系。

龙洞村大多住着张姓和夏姓的居民,他们的身世来历却是非同一般的。这里的张氏村民都是宋代大学者张栻的直系后代。张栻的父亲张浚是南宋“中兴”贤相,曾和韩世忠、岳飞等将领一起力主抗金收复失地,因政治上誓不与奸臣秦桧同流合污而遭排斥。他虽然祖籍是四川绵竹人,死后却葬在了湖南宁乡境内,表示自己是北望中原不灭虏骑死不瞑目。张栻号南轩公,以父荫补右承郎,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曾创建了长沙的城南书院,后主持岳麓书院,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儿八经的“大学校长”,是“湖湘学派”开山鼻祖,声名极一时之盛。殁后与父亲并葬,其后人现在遍布世界各地。龙洞村这一支是张栻中子之后,于明朝末年由江西辗转迁徙而来,便一直在这片美丽的青山绿水之间安心耕读,并守望张浚、张栻的墓地。他们不慕功名,不媚世俗,他们的家训联是“两铭世业,百忍家声”。平时族人多以诗书自娱自乐,相互切磋传统诗歌创作技艺,所以这里是民风淳朴,里仁为美,大家结社而诗,吟啸山林,笑傲王侯。张浚诗曾有言:“斯文千古未尘埃”“千古人间姓字香”,此地张氏子孙果然可以“以身为证”也。据张氏后人张运东老人介绍,这里的诗风由来已渐,自己也只知道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虽然算不上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村里人好象大都对诗词歌赋情有独钟,并基本能掌握拿捏住传统诗歌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有人甚至觉得一日不诗便心里堵得慌,这样的文化现象和氛围在现代中国农村来说应该是非常少见的了。

这里居住的夏姓人家同样也是赫赫有名的,他们的后裔至今还保留着清朝皇帝的若干道诰命。夏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于明朝天启年间,即公元一六二三年前后由宁邑双江口迁入本地。至其五世孙夏联芳者,由于几代居家有度,持家有方,渐成大户,形成了今天的夏家大屋。值乾隆盛世,夏公便倡首兴义学,建公仓、修祠堂、续族谱,其三子名腾青者,更是一方俊士,热心公益事业,注重培养后代,育有五男二女,其次子夏阶平于道光廿五年乙己恩科中第一百一十二名进士,复试一等第二十名,殿试二甲第大十五名,钦点主事,签分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掌稽勋司印,历任昌平团练使,粮厅汉监督,奉旨海运正漕京察福建延建邵兵备道,福建按察使等职,为官二十余载,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于同治三年回京面圣。据说夏阶平与曾国藩是同榜进士,且夏家对曾有恩,于是他们成了“死党哥们”,并成为了通家之好。曾国藩曾多次到龙洞村的夏府上进行拜访,并与夏阶平抵足而眠地问计问策。夏母亡故后,曾国藩特为之撰写挽联和墓志铭,用字酌句格外深沉哀痛,其挽联云:“夏声知必大,庭桂五株,榜花三捷;春日不长留,衰麻万里,寸草双心。”可见他们的交情非同一般。夏氏祖先主张“忠厚传家、书香继世”,所以历来非常注重对后代的教育,现在村里还遗存有一座清代时的“化纸楼”,就是当年夏家开设的塾堂为学生所搭建的,目的是要学生将习字作业后的字纸集中至此统一焚烧,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是我国古代环保技术最初的应用实例。所以现在龙洞村的人家仍然对生态环境非常爱护,从来就不会去砍伐山林,去滥捕野生动物,如今这里漫山遍岭是茂林修竹,苍松古樟丹枫金桂随处可见。特别有意思的是,村中有棵千岁以上的老槐树,虬干如铁,树荫蔽日。槐树在中国人的意念中不仅有升官发财的象征,而槐树公公还是良媒的化身,所以每年都有好多人都会到这棵槐树下许愿祝祷,特别是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显得是格外的虔诚,他们十分郑重地在槐树周围系上千姿百态的同心结,在这里完成自己幸福的婚誓,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

龙洞村还有一道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就是在这个村庄里还存在着两座著名的古寺庙,一座是霖瑞寺,始建于宋朝,一座是六合寺,就更是源远流长了,相传在晋朝就有几位名僧因游方至此看中了龙洞村这块风水宝地,便在此结庐挂锡化缘。后来通过数代之发展,其香火之盛在长沙河西来说应该是首屈一指,大凡来过两座庙宇的香客都说这里禳灾祈福是非常灵验的。霖瑞寺曾数度被毁而当地老百姓又数度自发重修,他们希望的就是圆光普照,祛除瘟疫。六合寺则座落在一个幽静的小山谷里,寺前有一古亭,还有一泓碧荷,绿树掩映,众鸟啁鸣,日居月诸,晨钟暮鼓,》一众僧人麻衣布履,双手合十,梵呗之声随口而出,身临此境,如梦如幻。六合寺对面山上则有一座小山峰,一块巨石上镌着榜书 “点雨三河”四字。因该山峰座落在莲花、雷锋、白若三乡镇交界之处,山峰之水一面经龙洞入靳江河,另一面经雷锋入湄溪河,再一面经白若入八曲河。所谓山中一滴雨,可以分流到三所以叫“点雨三河”,现在山中还有一古亭台,亭台有联曰:“寸心弥六合,点雨注三江。”传说中此庙的送子观音是有求必应,而且是屡试不爽。在清末民初时,当地有位叫黄金贵的纨绔子弟,耽于赌博和酗酒无度,虽弱冠已婚而至不惑之年仍膝下犹虚,于是素不礼佛的他终于到六合寺里烧香许愿,在方丈的点化下,黄金贵是如梦初醒,茅塞顿开,他一个人在地方上拼命的修路,一把镐头一辆土车,箪食壶浆,餐风露宿,一年多后果然他就喜得贵子,成了现世报。后来他更是一心向善,筑路不止,没有两年他又生下一个儿子,以后都有所出息,成就了一段浪子回头积德积福的佳话,可见六合寺之显灵是信不虚传也。

龙洞村一带曾是中共地下党最活跃的地方,他们为长沙的和平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而最令人感到大快朵颐的传说是,在抗日战争长沙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军队曾在龙洞、龙台设立了战区指挥部抗击不可一世的日本鬼子。小日本仗着自己精良的武器装备以为踏平小小的莲花乡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殊不料莲花乡是山山环连,一重套着一重,就象一座天然的“混元滚地八卦阵”,使日本鬼子找不到路径,摸不着头脑,心里统统感到了在这里有一种草木皆兵的恐惧,所以试探了好几次想进村,而却象鬼使神差一般,依然只能是在原地转圈子,最后在当地军民同仇敌忾的反击下,狗日的鬼子只能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现在想起来,是中国人都会感到扬眉吐气的。在这里的山沟里转转,当时所建的战壕工事还随处可见,山风起处,人们仿佛又听到了中国人民顽强抵抗侵略者的金戈铁马之声。

在龙洞村的山里还有一座美丽的峡谷水库,清波荡漾之间,野凫在自由自在的嬉戏,清风徐徐岸树婆娑,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其美景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据村书记夏勇智说:龙洞村依山傍水,民心尚古,特别适合现代城市人来体验农耕文化的情趣,也可以远足野营或开展户外运动,有兴趣的人还可以和龙洞诗社的社友们一起切磋诗艺,到庙里感受下佛教文化的气氛,这对超脱自己疲惫的身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天道酬勤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22:08 | 只看该作者
三、日登天路夜宿仙窝



莲花镇境内处处是山,山山有风景不同传说各异的人文景致,可谓是步移景换,美不胜收。

在原桐木乡里有座远近闻名的九峰山,位于永久、大洞、双石村境内。其山势迤俪而开,雄伟壮观,树木蓊蓊郁郁,山间怪石嶙峋,泉水潺潺,花香阵阵。境内有滴水洞、落鼓岭、蛤蟆石、青黄洞、老虎岩等,置身其间,恍临仙界。相传大禹治水还曾途经此地,在这里催施化雨,为老百姓弭灾造福,现在山峰之颠还有座小小雨狮庙就是老百姓为纪念他老人家而设的。不过九峰山下当年有座非常有名的庙宇,叫九峰山古寺,也叫小洞庙,始建于雍正初年。该庙以虎形山、庵子山、雨狮庙为背景,气象巍峨,慈航可渡。据说是由当时湘潭、宁乡、长沙、望城四县的乡绅和官宦人家共同所建,为的就是彼此不起边界纷争,保一方之平安。此寺建制非常宏伟,结构精巧,庙前有一戏台更是雕梁画栋,所刻飞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特别令人惊叹的是庙后有一条陡峭的楼梯岭,全部是用青石片砌成,又称“天路”,全长数百米直抵云霄,甚为壮观。由此上山从西下山则可以达宁乡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居,这是当时宁乡通往长沙的必经要津之一。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驻跸此寺石门前,停锣息鼓,以示敬重,可见即使是当时的皇上老儿也是不敢小觑此庙威严的。当然要到九峰山古寺来拜谒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九峰山地势险峻,地形复杂,道路是七弯八拐,令初来乍到之人如同进入了迷魂阵,转得晕晕乎乎找不到北。这里的儿歌唱到:骑骆驼、过藤桥、进石门、到大洞、过小洞、搭楼梯、上青天。听起来都有点云里雾里搞不清是怎么个套路了。但是不管路途有多么的迢远,山峰是多么的峻峭,九峰山古寺还是名扬四海,圣显八方了。清同治七年,圣皇御赐册封“绥顺”匾额,湖南巡抚部院奉匾。于同治十三年二月再赐御匾“诚感”,兵部侍郎,湖南巡抚奉匾。光绪二十一年春,久晴无雨,塘干坝尽,农民的春耕生产无法开展,老百姓惶惶不可安日,当时四县经管官员齐聚九峰山古寺,诚惶诚恐地祭三牲行九礼,奏请四神真君,于是感动天帝,礼毕即喜得甘霖,并连日倾盆大雨,于是旱魃遁形,禾苗茁壮。九峰山古寺有如此灵验,一时天下闻名,湖南省督抚亦题请光绪皇帝,不久即由内阁撰题语至,再加封“沛泽”西龙金匾,于光绪二十六年四月,由省长张敬尧奉匾。九峰山古寺三次被皇帝赐封“绥顺”、“诚感”、“沛泽” 金匾,这在中国佛教史上是难得的恩宠殊荣,使莲花镇增光不少。解放前湖南公署更是以第二千一百六十四号令,规定一年两次在此寺进行朝拜,二月二十八为春祭,八月二十八为秋祭,成为了政府的行政行为。若干年来,九峰山古寺一直是佛门胜地,能顺天应人,显灵显圣的故事是不胜枚举的。该寺虽然在文革期间毁于一旦,但其遗址尚存,还剩有一偏殿幸免于难,所以前来敬香拜佛攀登天路者还是络绎不绝。大约是因为传说中凡是到此拜过佛人都会逢凶化吉时来运转,特别是那些攀登过天路的人,更是会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的。据说当时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等人的父辈都在此敬过香、拜过佛,捐了不少的香火之资,所以九峰山古寺就更加有了强烈的传奇色彩。那时候在九月重阳之际,,这里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香车宝马,社鼓戏曲,盛况是如何的了得。现在当地老百姓还保留着一对非常完整的石头神象,形态非常奇特,同时还存有一张当年古寺的平面图,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在九峰山古寺对面的山坳里,有个叫小仙窝的村落,据说也是曾经美女神仙下凡人间聚居的地方。因为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天上的有一群美丽的仙女非常羡慕凡人的生活,便向王母娘娘请求降旨恩准。王母娘娘见她们思凡情重,留在天上也成不了神仙正果,于是她微睁慧眼,透过七彩云层往下一看,然后玉指轻轻一拈,心中暗想,小仙窝这个地方倒是块洞天福地,只是恐怕不久会有场瘟疫之灾将横行此处,当地的老百姓可能会无一幸免。此时王母娘娘的慈悲心不禁大发,遂派遣这批仙女到小仙窝体验人间快乐。后来果然瘟疫开始肆虐起来,但因为有了仙女的帮助,这里的黎民百姓才得以躲过一劫。小仙窝就是当地老百姓为了感谢仙女的恩德而命名的。现在小仙窝成了莲花镇里一座最著名的生态公园似的农庄,庄主戴新华是位非常富有传奇经历本地农民。他年轻时当过生产队长,后又选派参加三线铁路建设。工作一年多后,他又孤身一人前往云南边陲从事建筑承包活动,结果他以自己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质量,赢得了业主的好评与信任。从此他就一直追随军队搞营建,在获取了一定的利润后,他又投资了若干企业,并且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富甲一方的经济奇人。老戴心里始终对故乡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他自幼生活在这片充满传奇充满灵性的山林田野之间,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魂牵梦绕,无论他走到哪里,他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家乡的环境保护。有一次他听说有人要砍伐小仙窝的山林,他便星夜从衡阳赶回来。在他和乡亲们的极力劝阻之下,这位试图砍伐山林的村民终于被老戴的苦口婆心感动了,也对老戴如此的珍惜环境善待树木表示了心悦诚服。老戴虽然是当地致富比较早的人,但其为人却非常平和节俭,没有任何崇奢斗富的心态,倒是热衷于桑梓的修桥筑路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在外漂泊多年之后,老戴决定静下心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一同走致富的道路。老戴将小仙窝已经长期承包下来,他已经投入了近千万元资金,使这里成为了颇具规模设施功能相当完善的生态农庄。小仙窝三面环山,植被非常茂密,山中原来还有几垅田和不少宅基地,老戴家的旧居原来也在此山之中。近年来通过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这些地方也早已是绿树成荫了。老戴家的旧居旁边本来有一座观音庙,当时此庙也是非常灵验的。现在庙的断壁残垣还依稀可认,最有意思的是现在庙址旁边还留有一口观音井,这井非常独特,它不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而是在一个天然的石穴上。这个石穴不深,但是井水却从来没有干涸过,在有山洪的时候这井也不漫不溢,不污不浊,至今依然。当年在山中居住的二十多户都是靠着这口井提供饮用水,而且是俯身即可舀到,取食非常方便。传说中此井之水是由观音菩萨净瓶中流出来的,长饮者可以消灾去病,长命百岁。本地老百姓现在还非常乐意到这口井来汲水,烹茶煮饭,格外香甜。在镇政府的支持下,老戴沿着小仙窝的山势修筑了一条长约四公里青石板的栈道,还搭建了数座凉亭,而且每座都有一个难以忘怀的故事。谈起其中的“虎啸亭”,就是使老戴最为动容的。莲花镇这边素来是中国华南虎的栖身之地,在解放初期,小仙窝附近的山区是虎群出没最多的地方,老戴小的时候是在山里长大的,晚上经常可以听到虎啸之声,在放牛的时候还曾亲眼看过虎儿是怎样翻山越涧去觅食的,老虎甚至还追过自己的牛群,不过老虎见到人就害怕了,所以他对老虎似乎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当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被组织起来猎杀老虎的时候,老戴的父亲曾是最坚定的反对者,结果当然是反对无效,在一顿猎枪陷阱梭镖锄头之后,老虎们自然统统都一命归西了,老戴的父亲也因反对打虎降了职,从此就寡言少语了。也许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老戴对老虎的销声匿迹心情也是感到格外疼痛的。之所以他要建一座“虎啸亭”,就是怀念他童年见到老虎的情境。他现在每天早上还要在“虎啸亭”上坐一会,凝视着对面的藏虎洞,他说自己常常会为此感到肝肠寸断的。在小仙窝的山里还有一个谜一样的自然景观,名字叫“升仙台”。此“升仙台”在小仙窝的山峰附近,是一块平整的天生巨型岩石,足足有两百多平方米,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碗口大小的雨坑,令人啧啧称奇。相传当时仙女们在帮助老百姓祛尽瘟疫后,王母娘娘又开始有所思念她们了,便想将她们召令回天庭重修正果。不料这些仙女因为和老百姓共同度过了瘟疫之灾,看到了人们在困难中那种相互扶持的亲情和友情,所以开始留恋起世俗来,个个都自愿嫁作农家妇,相夫教子,怡然自乐,不愿意再回到天庭里去过那种动不动就要遭责罚的刻板生活了。话说王母娘娘是拥有何等颐指气使的权威,得知这情况当然是有点百思不得其解,有道是人人都说神仙好,就是连太上老君的青牛、孙悟空的龙驹也要在神仙队里站着的,而这帮鬼神仙妹子却放着现场鸳班鹤阵不列,偏偏要往老百姓柴火堆里钻,难道和这些凡夫俗子如胶似漆的肌肤之亲就是那样有滋有味啊?王母娘娘心里甚是不悦,于是敕令雷公大师到小仙窝去领回仙女,并嘱咐如果仙女实在是违命不从,那就还是听之任之算了。这个雷公大师性情非常暴烈,平时在王母娘娘面前又不敢发作,且又好大喜功,还经常诋毁其他神仙,品德比较狷介卑鄙。雷公大师领旨后着速赶到,本想做件可以讨好王母娘娘的喜事,可是众仙女并不买这位老前辈的帐,牵夫将雏,执意不肯离去。雷公大师开始还是和颜悦色讲好话,可是众仙女的态度没有丝毫松动,雷公大师的老脸便挂不住了,不一会他便雷霆大怒,顿时翻江倒海的发起淫威来,水桶般粗的雨柱也从天而降,地下这些肉眼凡胎的老百姓哪里见过这样大的架势?个个吓得是魂飞魄散,抱头鼠窜,唯有众仙女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过还是王母娘娘心疼她们,及时制止了雷公大师的暴行,众仙女这才在王母娘娘指引下,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到另外的地方去寻找幸福去了。所以便留下了这座“升仙台”,老戴有时指着这块石头对客人说:在天上当神仙也许会还过,但是一定不会比在小仙窝里做山民好玩。事实也果然如此,现在的小仙窝生态农庄已经集休闲、娱乐、饮食、住宿、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文化基地。在老戴看来,他所经营的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家乐”,而是刻意注重了环境保护的因素,小仙窝生态农庄在硬件上是按照国内四星级宾馆的标准规划的,另外小仙窝还设计了特殊的排污系统,山洪和生活污水都可以得到及时处理,这是其他的“农家乐”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人们要是白天攀登过九峰山古寺的天路,晚上留宿小仙窝生态农庄,是最美妙的选择,晚上听着山林中传来簌簌的天籁之声,一定会觉得自己是登临化界了。老戴几年前在外面曾因劳累过度而中过风,但自从回到小仙窝后,他天天都啜饮观音井的水,现在不但中风的症状彻底消失了,就连老花眼也变得是目光如炬了,所以他觉得小仙窝里实在是太神奇太美妙,自己能够在这里颐养天年应该是可以心满意足的了。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天道酬勤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22:09 | 只看该作者
四、田园经济山水文章



莲花镇现在如同是我们城市一叶巨大的“绿肺”,将是长沙未来最具有生态价值又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是宜居宜业宜生活的理想之地。

莲花镇山山岭岭沟沟壑壑到处都留有神奇的故事,特别是宗教文化既神秘又警世,仿佛这里依然还是一片弥勒净土。由于莲花镇具有如此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长沙市政府已经决定将2010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选址在这里,这无疑将使莲花镇的环境品质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会更加的妖娆多姿,花团锦簇。另外这里还将建设一座高规格的长沙气象公园,已经选址在了莲花镇军营村的山坡林地中,是一个具有综合监测能力、能为国内外专家提供研究访问的国家气候观象台,为全省的防灾减灾将作出巨大的贡献。为了让保持莲花镇青山长在碧水长流的美好景象,未来的莲花镇不会搞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和房地产开发。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好本地文化遗产和山川形胜的资源,保持原汁原味生态景观和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将这里建设成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现在的莲花镇是因地制宜,因山造势,因寺说史,因林设境,因水生景,立足长沙放眼全国,打造生态山水和佛寺文化交融的“和文化走廊”,围绕“两型示范镇、生态新家园”的发展主题,按照“规划与交通先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整治并举”的原则,将莲花建设成具有“山水田园风光,湖湘民居风格,和谐人居环境”的宜居、宜游的示范型城镇。现在这里已经设立了五丰桥河坝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主打是优先发展优质水果种植、采摘、水上冲浪、垂钓等农业生态休闲项目。而精心培育的莲花山森林公园风景区,就是在突出莲花镇植被比较丰富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将自然和人文有机糅捏在一起,塑造天人合一的境界。该园位于莲花镇五峰村、莲花社区、东塘村、云盖村等四个村的交界处。莲花山海拔高度为 340.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17.5℃,年平均降雨量1360—1370毫米。风景区内景点丰富,重峦叠嶂,风光旖旎,高山流水禽鸣处,景色怡人愿不归。该风景区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与岳麓山风景区遥相呼应,形成省会长沙河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风景区不仅能让都市人工作之余品味乡村文化的佳酿,是长沙旅游文化产业极大的延伸和辐射,成为了湖南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

白墙灰瓦,庭院花圃,建设具有生态特色和功能的宜居小镇,形成富有文化底蕴、典雅美观、协调统一的莲花老镇景观,建筑风格统一、环保节能、湖湘文化和丘陵特色明显的莲花镇域风貌,莲花镇镇长徐勋介绍起这些情况来,是绘声绘色是十分充满信心的,

其实如果将莲花镇作为中国农耕文化和自然生态的博物馆来保留,将过去的农业生产工具刻意收藏集中一部分向游客展示出来,让他们亲身体会中国作为古老的封建农业大国是如何一步步走进现代文明的。同时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也可以适当发展一些其他附加值比较高的设施农业,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另外除了要经营好如兴隆、云盖、南洲湖、小仙窝这样各有特点规模性山庄外,还可以开展和城市居民和农户“一对一”的家庭旅游模式,让城市居民吃在农户住在农户,感受农耕文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修建栈道将莲花镇的山水有机连接起来,让广大的户外活动爱好者到这里来领略大自然的奇妙,感受莲花镇古老的文化氛围。

云自清幽水自潺,龙飞凤舞未曾闲。

心无尘虑圆光照,情动莲花百里山。

现在的莲花镇就象我们城市一座秀丽多姿的大公园,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又有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到处充满了所以发展田园经济,做足山水文章,莲花镇的美好明天将是无法描述的。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zens 发表于 2009-9-17 23:19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百公里线路就是穿莲花而过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5-25 11:14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7#
    yisuoyan 发表于 2009-9-18 02: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可以去看看

    新浪微博达人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29 12:3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8#
    无车者 发表于 2009-9-18 03:5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照片,文字太长,没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