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自行车
标题:
百度 DUBIKE 智能自行车开发背后的商业法则
[打印本页]
作者:
智能自行车
时间:
2015-8-9 00:00
标题:
百度 DUBIKE 智能自行车开发背后的商业法则
“我们应该让中国回归自行车王国。”
这是2014年初,余凯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交流中脱口而出的话,当时余凯担任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常务副院长。
余凯所说的“让中国回归自行车王国”,并非鼓励人们把单车或跑车当成代步工具,而是要在中国培育新的“自行车文化”,一种环保绿色同时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通勤方式。当前,从智能化角度践行“自行车文化”已经成为潮流,智能自行车正在成为骑行者的新宠。于是,就有了百度的DUBIKE开发。
2014年5月,顾嘉唯加盟百度,担任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担任首席设计师/主任研发构架师,负责智能自行车DUBIKE项目。
当时与DUBIKE同步的,还有无人驾驶汽车和平衡车的项目,而DUBIKE能成功立项并且发展较快,最初是因为“让中国回归自行车王国”这个单纯美好的想法。但是,起到决定性的原则是,项目产出的结果是否能够使用到百度IDL 现有的数据、计算能力等关键资源并能够推动进步。换言之,就是百度IDL 里的项目必须在未来对百度核心以及其他重要业务,带来基于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的全新维度的带动作用。
具体来说,DUBIKE“智能化”主要体现在百度两大核心产品上:百度大脑和百度地图。
DUBIKE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它使用到百度核心业务资源,并帮助百度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领域积累了更多经验。比如,百度地图拥有海量的线下各类场所数据以及智能的汽车、公共交通出行路线设计功能。DUBIKE将这两者结合,并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完整的出行规划能力。理解DUBIKE的这个研发方向,我们就知道DUBIKE更是一套智能自行车操控系统,而非一辆智能自行车整车,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后面发生的所有事情。
不过,还是需要一辆整车来承载。
DUBIKE是由一个很袖珍的团队研发设计的。除了顾嘉唯之外,一开始负责DUBIKE的只有一名人机交互工程师和一名APP开发工程师。在软件先行到一定阶段,来自百度兄弟部门的三个硬件工程师临时加入DUBIKE的团队,提供一些硬件方面的支持工作。后来,百度DUBIKE开发团队人数已经较项目启动时增加了约50%,当中包含交互设计、APP开发、工业设计、硬件开发、后台服务开发工程师以及产品经理等。
在DUBIKE工业设计方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与学生们承担了若干初稿的设计。由于智能自行车在行业内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这些学院派的工业设计师们就重新在图纸上想象出了一部智能自行车的模样。大家的普遍共识是,几乎没有人认为智能自行车应该跟现在的自行车一样,全部设计都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异形车的结构和式样。
百度DUBIKE开发团队则必须考虑让这部单车“智能化”,即怎样采集、量化、传输各类数据,并将自行车操作系统与APP同步整合分析,并且图形化所有这些数据。无疑,这些都需要对一部单车的硬件外观做出限制,要让它不那么疯狂。
2014年11月19日,在北京百度MOMENTS营销盛典上,DUBIKE亮相!
这辆充满金属感与科技感的异形单车,刻着“百度Baidu”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LOGO标识。单车的最前方、两侧的扶柄、车座前端的横梁两侧、车座、车座后方的支架、脚踏登板和后端的轴承附近都有功能不同的传感器,灯光不时地亮起。它们有的是重力感应器,用来实现单车在飞驰状态下的个体平衡;有的配有LBS装置,记录行车的轨迹、里程和速度,有的通过骑行者的两只手、双臂、脚部和腿部的肌肉伸张和动作,监测骑行时的踏频、踏压、心率和呼吸等具体的数据,再通过这部单车的“操作系统”实时地同步到云端数据和骑行者的手机APP。经由百度大脑分析后,可通过语音交互和车身硬交互界面给用户指导,并为用户建立云端大数据健康档案。
DUBIKE集成传感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地理位置、城市路况及环境质量、骑行习惯和个性需求等因素综合分析,自动规划定制化路径。并通过APP及云端数据建立起一个骑车活动的社交网络,提供基于百度地图的路线设计、推荐和分析功能,并打通健康智能设备账号体系,基于采集的健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骑行者量身打造锻炼计划。此外,DUBIKE还将自带发电功能,以及为智能手机等外接设备充电。随车自带的GPS也可帮助车主实时判断自行车所在位置,防止丢失。
在DUBIKE亮相前后,百度方对媒体一再强调,DUBIKE以百度大脑为核心引擎,将导航、社交、健康监控、众包骑行地图、智能推荐路线及健身计划等功能进行模块集成,然后
通过平台化、接口化的方式,面向所有自行车厂商开放,帮助传统自行车厂商朝着智能化升级转型。
DUBIKE进入到商业合作实质阶段
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DUBIKE的亮相,比较计划中的2014年底亮相是时间提前了。这说明DUBIKE的开发,在开发方面已经走到了一个阶段性节点,同时更重要的是,DUBIKE的商业合作也已经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我们可以合理想象,这时候百度更需要的是媒体对DUBIKE的推广,而继续大团队深入开发则是在消耗预算。
随后,是DUBIKE比较长时间的沉默,并传出消息DUBIKE开发预算被削减,项目也在搁浅中。这就引发了坊间特别是自行车行业内的种种猜测和批评,有的认为百度对于产品开发急功近利,不能长期投入;还有认为百度对于硬件开发并不擅长,商业模式不清晰,产品销售前景渺茫;还有认为百度内部考核体系影响了DUBIKE的进一步开发;更有评论称百度在智能自行车方面是在“玩票”,整车感觉就像一个缺乏经费的二流科幻片使用的蹩脚道具。
咱们先放下猜测和批评不想缘由,来看看在DUBIKE开发方面,之后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4年11月,与DUBIKE同步亮相的,是二级域名dubike.baidu.com上线,而域名dubike.com是早在1999年10月就注册了。
2015年3月,百度发布风幕空气净化智能头盔“AirHelmet”。这是为DuBike开发的防雾霾智能头盔,通过“风幕”技术,Air Helmet可以净化导入的空气,并通过加速器在面罩下方形成风幕,使头盔内部形成一个风流内循环,最终保持内部空气持续清新。此外,AirHelmet还可以与手机App对接,实时监测外部空气PM值。
2015年7月,百度地图iOS版本增加自行车导航功能,而安卓版本则在一个多月前上线。根据百度方面的说法,百度地图目前拥有近4亿的用户,本次更新是在此前积累的路线、POI点(Point of Interest,信息点)的一次提炼和再应用。现有的自行车导航路线在回避天桥和高速路上有些优化。但该功能目前还处于快速迭代阶段,用户可以通过官网微博、微信以及百度地图内置的意见区进行反馈报错。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开发主题,DUBIKE开发方向不在于整车的迭代完善,而在于DUBIKE对于百度大脑和百度地图的推动应用。
参照当时百度内部并不计划成立新的硬件部门或收购新的硬件公司,而IDL 的重点也还放在交互设计、人工智能和软件应用上。这就意味着DUBIKE整车只是一个实验品,也只能是一个实验品,接下来唱主角的,将是专业的自行车制造商,并成为DUBIKE的合作伙伴。
DUBIKE与捷安特的合作意向达成
2014年下半年,百度IDL与捷安特旗下城市休闲品牌莫曼顿(MOMENTUM)达成合作意向,通过跨界合作方式推出搭载DUBIKE的自行车。双方合作主要是看中对方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包括对整车制造工艺的先进性以及对细节的把控;而百度在合作上主要负责核心的整车概念,算法以及与百度业务的结合。百度沿袭以往的商业模式:捷安特在百度投放广告,百度通过线上广告业务来盈利。此外,捷安特的俱乐部会员系统与百度对接。
耐人寻味的是,在谈判过程中,捷安特提出条件:DUBIKE这套方案必须在6个月后才能与其他厂家合作,以此来保持捷安特在业界的领先性。一般来说,DUBIKE移植到其他品牌自行车上,可能需要一两个月时间的来适配。
捷安特方面认为:现在智能车还不太成熟,市面上的智能元件还只是初开发阶段,不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体验。百度方面也证实DUBIKE现在正在与莫曼顿合作研发智能自行车产品,不过从去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还没有成型产品出现,说明DUBIKE的技术也还未真正成熟。
欢迎光临 天空自行车 (http://bikesk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